主页 > imtoken钱包下载教程 > (干货)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一些法律问题:比特币不能支付工资,但可以作为公司资本。

(干货)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一些法律问题:比特币不能支付工资,但可以作为公司资本。

imtoken钱包下载教程 2023-02-05 05:58:43

前言:近日,国际知名法律服务联盟IR Global就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热点话题组织了一场国际虚拟圆桌会议。 与会者均为来自各国的法律专家,会议讨论了一系列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相关的法律问题。 本文对会议报告进行整理总结,与读者分享现阶段的一些法律问题。

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有时称为数字代币(Digital Token),或直接称为代币(Token),是一种匿名的虚拟货币,其本质是一组密码,并借助于密码学设计,使其仅所有者可以转让或支付。

1. 加密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商品和服务吗?

关于加密货币的首要问题是人们是否能够使用它们来支付商品和服务。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根据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即使加密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交易者也可以用它来交换商品和服务,但这交易不叫买卖合同,而是叫“易货”的交换合同。

但是“以物易物”带来了新的问题:任何商品都有价值,都是用货币计价的; 如果加密货币以传统货币计算,它会升值。 那么,购买加密货币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呢?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

2. 加密货币是法定货币吗?

浅析比特币相关论文_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_比特币a股相关股票

如果加密货币是法定货币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则使用它进行的交易可以称为销售合同。 不幸的是,在大多数参与专家所在的国家(包括德国、荷兰、瑞士、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巴西),加密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

但如果它不是法定货币,那它是什么? 对此,各国看法不一。 美国认为它是一种证券资产,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外币的金融工具,巴西认为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沙特阿拉伯认为它是一种无形物体。 后面我们会看到,这种对加密货币的不同表征会影响到各国对ICO的监管政策。

有一个国家脱颖而出,那就是卢森堡。 卢森堡的 CSSF(证券和金融监督委员会)认为,当足够多的人使用加密货币作为交易的支付手段时,加密货币就可以被视为法定货币。 但似乎直到现在都没有满足这个“足够人数”的条件,所以卢森堡并未承认加密货币为法定货币,而是一种双方同意的投资。

3. 加密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员工工资吗?

如果加密货币是法定货币,它当然可以用来支付员工工资。 但正如上文所说,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承认它是法定货币。 当然,就像我国实践中存在的用礼品代替奖金的现象一样,企业能否用加密货币代替工资? 对此,多家德国互联网初创企业率先使用比特币支付员工工资。 但由于比特币在德国不是法定货币,根据德国法律及相关判决,员工的工资中最多有25%可以用比特币支付,员工也可以拒绝接受比特币。

浅析比特币相关论文_比特币a股相关股票_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

4. 加密货币可以用来投资公司吗?

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即使加密货币不是货币,至少也可以算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能够正确估值,理论上应该可以作为一种非货币的投资方式。

区块链的法律应用

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的网络记账本,其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 由于区块链安全、透明、高效,在商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其在法律事务中的应用,也将改变目前法律服务的格局。 比如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被篡改,那么在区块链上执行合约就可以去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也会让人类的行为变得更有意义。 预期的。 推而广之,在公司治理和法律责任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方面,区块链很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此外,用户只要在区块链上注册,即可实现信息公开,注册信息透明、不可篡改,值得信赖。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政府机构、银行和公证人提供的注册服务。 但这种注册服务也可能产生其他影响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在侵权或违约的情况下,因为区块链上的任何注册信息都是不可撤销的,一旦造成损害就很难挽回。

比特币a股相关股票_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_浅析比特币相关论文

律师眼中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个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是系统的参与者; 当合约执行的条件发生时,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

一、智能合约的法律属性

从法人的角度来看,智能合约的名称具有误导性,因为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而只是合同执行或履行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智能合约只是一个数字程序(一段代码),并不是合约的内容,它缺乏合约的一般必要条款,如合约的形式、终止、适用的法律、等等

2. 智能合约带来的法律难题

浅析比特币相关论文_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_比特币a股相关股票

就商业应用而言,由于采用了区块链分布式公账技术,智能合约可以广泛应用于保险、物流、商事纠纷、物联网等领域。 但这些应用也会带来新的法律问题:首先是用户隐私问题,因为智能合约上的信息是公开的,所以会存在数据保密和保护问题。 其次,智能合约是不可撤销的,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合约是需要撤销的,所以当用户选择智能合约作为合约的执行方式时,需要撤销原合约时,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智能合约,这个新的智能合约的内容是:如果合同的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这很麻烦。 第三,智能合约可以是匿名的。 当匿名智能合约发生法律纠纷时,无法确定纠纷的另一方。 通过传统诉讼解决纠纷将非常困难。

ICO 的监管之路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在一些数字代币交易平台上首次发行数字代币,供用户在平台内认购和交易。

与会专家所在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对ICO的态度截然不同。 直接认为ICO是欺诈犯罪温床的,如美国SEC,较早对ICO走自由化道路的,如瑞士、新加坡,以及对ICO持保守或谨慎态度的(如斯洛伐克) )——不清楚的东西不要碰。 造成这种态度差异的原因在于,ICO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国对ICO并没有具体的规定。

可以想象,在没有专门规定的情况下,如何规范ICO一般有以下思路:

浅析比特币相关论文_比特币相关法律法规_比特币a股相关股票

1.走“法不禁则自由”的道路

ICO完全是一些网络平台的自发行为,是一种技术推广,不是金融活动。 因此,不需要特别规定。 之前我们看到瑞士和新加坡大致走的是这条路,所以ICO在瑞士和新加坡非常活跃。 截至 2017 年 9 月底,全球 6 个最大的 ICO 中有 4 个在瑞士进行。

然而,数字代币交易的匿名性非常有利于不法分子从事诈骗和洗钱活动。 此外,数字代币市值波动剧烈,二级市场不稳定,发行方不承担赎回义务,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 面对这些情况,即使是瑞士和新加坡等对 ICO 持宽容态度的国家,也在考虑监管。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路径。

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路径

从法律角度看,金融监管机构只能监管与金融相关的业务。 因此,为了将 ICO 纳入金融监管,有必要将数字代币认定为证券产品。 至于具体ICO中的数字代币是否属于证券产品,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直接将ICO中的代币认定为证券产品。 这是巴西、沙特阿拉伯走的路,因此,这些国家的每个 ICO 都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和持续监督。

(2)根据ICO发行白皮书的内容,判断拟发行的代币是否为证券产品。 这是荷兰、新加坡、卢森堡、瑞士等国家正在或将要走的道路。 当ICO要发行的代币更像是一种技术应用时,它不应该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监管; 相反,当代币更像是一种证券或交易工具时,它应该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约束和监督。 ICO发行的代币是技术应用还是证券,主要根据白皮书的条款和内容来确定。 但做出判断的人是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 为了确保这一判决的透明度,新加坡MAS(金融管理局)还发布了DTO(Digital Token Issuance)指南。